印度挑战加大iPhone制造突破隐藏
印度似乎很有可能吸引外国产业,至少在纸面上如此。当苹果公司开始在印度组装其最新款 iPhone 机型时,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的“印度制造”运动取得了重要胜利,这标志着该公司一改以往将大部分工作留在主要由台湾人经营的大型中国工厂的惯例装配工。
印度将从中国与西方之间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更密切关系中获益——这些都是四方的成员,这些民主国家是为对抗北京的军事和经济野心而创建的。由于该国在 20 国集团中的一年领导地位,投资者信心可能会增强。
预计未来三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以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速度发展。预计其GDP将在十年内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然而,分析人士警告说,印度这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国家不会很快对停滞不前的工业部门进行重大改革。旨在促进出口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印度制造”倡议并未完全取得成功。制造业占 GDP 的 14%,这一数字几乎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此外,印度人口红利显着,但失业率居高不下。
自 2014 年成立以来,Make in India 已经三度延期,从 2020 年到 2022 年再到 2025 年。其主要目标之一是将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提高到 25%。专门研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家 Amitendu Palit 声称,与中国的脱钩“还没有变得明显”。
尽管它只在那里生产一小部分 iPhone,但苹果选择印度作为其新工厂的低成本地点。尽管取得了成功,但由于管理当地官僚机构等持续存在的挑战,一些公司放弃了印度,包括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哈雷戴维森公司。
即使莫迪最近的财政激励措施使苹果公司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在印度开展业务,但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公司仍然只在印度生产一小部分 iPhone。
为了兑现新印度的承诺,莫迪必须继续减少官僚作风并精简劳工规则。另一个挑战是确保企业能够获得土地。以 ArcelorMittal SA 为例。 10 多年前,这家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商曾试图在东部的奥里萨邦建造一座钢厂,但由于缺乏土地和铁矿石(一种关键原材料)的采矿许可证,高管们于 2013 年放弃了该项目。该公司已返回奥里萨邦,计划通过与新日铁株式会社的合资企业开发一座年产 2400 万吨的工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印度代表团团长 Nada Choueiri 将过渡描述为“艰难”。但是,需要取得进展,因为搬迁或开店的企业需要土地。另一个问题是工作情况。每年大约有 1200 万印度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由于加强工业的延迟和农业的普遍减少,他们必须严重依赖服务业来获得机会。然而,尽管印度的增长速度几乎没有其他发达国家可以匹敌,但它仍在努力在该部门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
如果印度想要增加其人均收入,就业是等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印度的人均收入低于孟加拉国的 2,723 美元。当收益改善时,所谓的“良性经济循环”将开始,因为这将促进消费,激励企业增加支出,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咨询公司 TS Lombard 的首席经济学家 Shumita Deveshwar 表示,虽然印度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但“就实际进展而言,它令人失望。
Deveshwar 指出了几个问题,其中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例如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训练有素的人员以及无法制定可能吸引足够投资的政策。尽管印度正在签署重要的公司协议(苹果公司只是其中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但投资的一致性和种类仍引起一些人的担忧。
德勤称,最近有很大一部分外国资本进入了服务业,而不是工业领域。随着流入量在 2021 年开始放缓,截至 2020 年,印度跌出了科尔尼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排名前 25 位的国家。科尔尼的指数衡量了公司三年来对特定市场投资的信心。只有四个新兴市场——中国、巴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进入了 2022 年的名单。
“自大流行开始以来,我们的指数表明投资者对成熟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强烈偏好,”科尔尼的特里托兰德说。这表明发达市场被认为比发展中市场更安全。根据莫迪的说法,担任 20 国集团主席国将是改变这种心态并抵御来自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的绝佳机会。
“假设没有新的不可预见的全球或本地冲击,2023 年可能会有所不同,”彭博经济研究公司印度高级经济学家阿布舍克古普塔表示。据他介绍,该国基本上已经建立了一个有助于激发经济反弹和提高产出的体系。支持朋友,即朋友相互投资,并从中国撤出更大的举措,这可能对印度有利,尽管变化的速度未知。
印度首席经济学家 Anantha Nageswaran 表示,惯性很大。他声称,企业不会轻易做出离开中国的决定,因为“他们在一个重要市场上投入了很多。然而,产能限制最终可能会影响到东亚国家。 Nageswaran 因此认为我们应该等待这些事件的发生。
由 nikita sharma 编辑和校对